首页 > 天瑞视点 > 内容
瑞财经:不炒小炒差,要做大做强
2024-12-26 10:15:09来源:中方信富
分享到:

1225.jpg

昨天 A股出现全面上涨,大家说是不是继9·24行情后,12月随着美联储又一次降息,12·24行情正式启动了,就在大家憧憬跨年行情即将到来时,今天 A股突如其来出现了全线下跌。

虽然股指跌幅并不大,但两地市场4000多只中小盘个股出现普跌,今天的下跌让很多投资人对未来市场到底会不会出现跨年行情产生了疑问。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谈一谈,4000多只股票下跌到底是什么原因?行情在年终岁尾之际还能不能有继续向上突破的可能性?

首先,今天小盘股和微盘股杀跌是受到一定消息和政策层面影响。近段时间,国资委先后出台过央企市值管理规定,把央国企市值管理纳入2025年管理层KPI考核机制,但随着制度出台,又一个与其相对应的制度今天也出来了。

即深交所提出要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减少对炒小炒差个股的炒作行为,并且把炒小炒差的行为监管,作为对地方监管机构和会员单位的重要考核制度。

这也是最近监管层出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监管制度。一个监管制度是在提升央国企上市公司在A股中的地位。另一个是深交所出台限制炒小炒差的政策消息。从某种程度上也在旁敲侧击告诉投资者,远离业绩较差的垃圾股。

这样导致今天市场资金层面出现较大的松动。既然这些被称为又烂又差又小的公司受到政策不扶持,即便有中长期投资的市场资金恐怕也要夺路而逃了。

应该说今天下跌的4000家公司中有浑水摸鱼的,肯定有饥不择路的资金出逃。还有一部分是前一阶段也就是9·24行情突然间拉高,大盘股休整,中小盘市值个股开始活跃后,大家会发现从10月到12月中下旬,小盘个股反复炒作,有相当多创新科技小盘股已经到达了技术泡沫期,这部分优质的小盘股,恐怕要借所谓利空消息做一下回调,挤挤泡沫。当然还有一些刚刚想要启动的创新科技优质小盘股,今天也被市场情绪给拉了一下,错杀了。

今天整个市场状态是比较紧张。4000多只个股下跌让大家感觉到似乎有什么重大利空出现。很多想要在今天建仓的投资人突然停止脚步,甚至将昨天的获利盘快速倒出来,所以导致很多个股不分先后不分好坏出现了下跌。

我觉得今天市场受情绪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对今天深交所的这则消息理解有点偏空,或者说对市场有些误导。为什么?

【从现在开始要对绩差股说不】

A股市场上将近200亿以下盘子的股票有几千家,但真正被列为是又差又烂的公司不过200家。这200家是深交所不鼓励大家去恶意炒作的,也不鼓励大家做长期投资标的。这200家股票能把沪深4000多家个股拉下水,完全出乎管理层的意料,也就是说市场反应过度了。

我们看一下,从A股开始有退市机制到现在,2023年之前每年退市的股票不超过10家,自从2023年开始,退市步伐进一步加快,去年退市47家,今年到现在为止退市52家。从1999年第一家退市个股到2024年,25年间A股一共退市322家,去年和今年加起来已达100家,占比1/3。

随着主管部门加大对A股市场的监管力度,明年还会有更多被ST的公司面临退市风险。对于这些ST披星戴帽的股票,提醒大家小心谨慎。

大家说什么叫禁止炒小炒烂,有没有标准?这里我们想跟大家说,一般情况下股票收盘价要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的公司被称视作有退市风险的垃圾股和绩差股。

如果像这样的公司在市场中突然间被资金炒作,而且连续推升5个板、6个板、7个板,风险非常大,但我们发现每轮牛市起涨开始时,这些股票往往会表现比较活跃,然后在牛市发生和发展中,有很多乌鸡变凤凰,也就是说每轮牛市都会看到很多垃圾股旱地拔葱,被游资或私募追捧,形成市场中的牛股。

但今年年末,国家突然提出对绩差股要继续加大退市,并且以深交所名义出台消息,要求中小投资者不要碰绩差概念股,而且把这些行为纳入监管机构对于会员单位的监管考核中,说明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清理市场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所以大家不要再有侥幸心理。

今天这个消息短时期内对市场有影响,因为资金波动比较厉害,尤其是目前还有200家业绩较差的垃圾股,它们有可能会搅动市场。这种搅动会以资金不计代价出逃,影响市场做多情绪。这股做空力量短期内对A股做多是有不利影响的。

虽然大部分都是小市值民营概念股,问题是这些股票涉及很多投资者,还有部分游资权益,这里我们想跟大家说,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春节前,如果手上有类似业绩极差的股票,大家迅速调仓换股,不要再继续持有。

尽管我们说只有长期投资才可以穿越牛熊周期,但从目前A股结构性治理看,你如果手上持有这些垃圾概念股,别说穿越牛市了,熊市你恐怕都要栽跟头,根本没有迎接牛市的机会,不但赔了夫人又折兵。

今天我们建议大家对手上的中小市值个股,如果业绩较差,要尽快将它抛出去,否则会出现较大风险。

这部分股票我们分为几类,一类是在市场中出现严重异动的股票,大家要特别关注,也就是说业绩本来很差,出现异常波动,一定是有短线资金在诱多。如果这时候不分青红皂白跟进去,未来风险自然会转嫁到你身上。

还有一类股票是风险警示型股票,也就是已经给一些企业带了ST帽子,或者带*ST预警公告。这种情况下,你要继续对这些股票做短期追涨,甚至宁可捂在手里,也不肯调仓换股,对于这些个股我要告诉大家今非昔比,不要认为牛市行情来了,这些股价偏低的个股稍微波动一下,就有翻倍机会。这些个股国家政策稍微干预一下,你可能连入市本金都要亏回去了。

还有一部分股票不用说了,目前正在进行退市整理的个股,尤其是今年有52家公司已退市,正在进行退市整理,不排除有个别企业会有并购和重组可能性,但我想绝大多数退市整理的股票已经没有生还希望,所以对于这类个股大家宁可不碰,不要心存侥幸。

这就是今天我要警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大家不要认为所有中小市值股票都是垃圾股,我说了4000多只中小市值股票,只有200只被我们认定有退市风险。第二对于严重异常波动风险警示和退市整理的三种类型垃圾股,大家要尽快清除。

大家可能要问,为什么国家今年对市场监管力度这么严,甚至很多投资人不理解,市场化条件下,资金行为应该比较自由,买大买小,买高买低,应该自主选择。

为什么现在市场好像正在引导和规范,不要擅作主张,甚至对一些央国企上市企业,国家还提出市值管理标准和考核目标。言外之意是大家不去做小乱差股票,而是把资金拿去参与高大上的股票。

什么是高大上的股票?即我们说创新科技蓝筹市值比较大、央国企股,还有一部分是比较时尚的,像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这些被我们认为是未来 A股比较前沿的行业和赛道股,我们认为就是高大上的。

所以你记住我刚才所说的高大上,我再说一遍,人气比较高的创新科技蓝筹股,股价比较低的央国企重组股,还有目前新赛道上正在底部崛起的股票,这些个股我觉得足够大家在2025年做重点布局。

这些股票我们看了一下,有些股票是用来拉指数的,有些股票是用来做价值投资的,还有一些并购和重组股是用来壮大国家资本的,这部分股票大家要分别对待,也就是说,有些股票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有些股票具有中短期并购和重组价值。

所以前些时候大家会看到有一些股票底部横盘两三年,突然间在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出现翻数倍走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中短期并购重组价值。还有一类股票,当下受资金驱动和政策扶持双向作用的所谓题材股和概念股。

但大家一定要知道,不管题材还是概念,今年咱们炒股要懂得一个策略,就是你尽量不要碰中小民营企业占有较大股份市值的股票,你要碰那些在创新科技赛道上国资成分占比较高的股。比如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的题材股和概念股,这些股票不一定业绩和每股收益符合炒作要求。

但在政策扶持和资金助力下,这部分股票往往比低估值蓝筹和并购重组股票更具想象力,更有上涨动力。像这样的股票,就是我们所说的要跟随主力运动方向,在特殊时期对于这些个股的把握,会使你在每年市场行情中获得可观收益。

所以股市从现阶段看,我觉得大家要把握好政策意图和态度。好多投资人说我在全世界做投资,都有一套投资逻辑,无论是量化还是主观交易,还是从投资角度发现价值。

但中国我们觉得好多逻辑好像跟华尔街投资逻辑不一样,所以好多国外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到中国反倒不会操作选股了,甚至选的股票当年业绩排名很差。到底是市场错了,还是基金经理选股逻辑错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至少我感到有些植物在南方长得好,但是移植到北方就会有些不适应,北方植物耐寒,到了南方不耐高温,投资也一样。

你在美西方主导的西方经济学逻辑下的投资会觉得很顺畅,但你把西方经济学理论带到中国市场上,会发现有时候讲不通,甚至没办法用自己的逻辑来推理未来趋势。

【A股“变法”幕启】

同理可证,中国有它自身的特点,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也就是说在中国炒股,你要看政策脸色,要把握政策对资本的态度,才有可能看懂A股的未来趋势,尤其是从2021年开始,市场跟以往交易状态发生较大改变,所以好多投资人对市场往往会感到第一摸不到头脑,第二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慌,比如今天的市场,昨天好多投资人抄底建仓,今天突然一盆凉水把大家弄的不知所以然,一个深交所的消息就能把市场打的如此崩溃,让大家感到不可思议。

到底 A股是什么样的市场?我觉得A股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市场。复杂在了中国股民占A股总市值7成,也就是说机构只占3成,散户占7成,但在A股市场上,机构对市场影响达到80%,而散户对市场影响力原来还有20%,现在可能只有10%,所以大家说市场经常会有28现象,现在好像是19了,言外之意是即便机构市场份额只有10%-20%,但却对市场产生比较大的作用力和领导力。

原因是政策对A股的作用力比较突出,尤其是当下。大家说为什么我们的市场似乎有一种越管越严的味道,好多人不理解,其实越是到现在这几年,实际上我们的思想意识和对市场的感觉,让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以美国为首的美西方对中国资本市场和科技、贸易的全面封锁,市场现在确实变味了。

原来所谓的市场化市场,好像正在向战场化市场转变。如果一个市场一个战场,前面这个字发生改变,我想整个逻辑可能都要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把A股作为向中国发动经济战、科技战和贸易战的目标来进行攻击,我们在这个时候如果不改变A股的管理策略,投资策略,那很可能会成为被打击的目标,甚至很可能成为被摧毁的对象。

这种情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很多案例,比如前苏联市场、捷克市场,都曾在短期内被海外投机资金迅速做空,甚至东南亚很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台湾市场、韩国市场、泰国市场、日本股市都曾经被海外资本迅速做空。

大家说中国股市没有对外开放,我们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外资进入的速度几十年也就在3%-5%不超过10%,怎么会对A股产生做空影响?问题是它允许进入的资金较少,但它能用这些资金影响机构。

当下全球经济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使得西方经济学也遭到很大阻碍。原来大家说西方经济学理论促成了全球资本市场建立,促成了全球多元化资本市场成立。

所以大家公认西方经济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但现在西方经济学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信息已经从过去完全不对称,到现在相对传播的速度又快又广,这样的信息变化,你会发现所谓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作用于各地的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好像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投资来定义了。

也就是说从2021年新冠疫情后,全球市场都出现了资金的盲动性。我们所说的盲动性就是资金在市场速涨速跌影响下,失去耐心,失去长期投资的想法。你看美国股市从2021年开始就出现了大起大落,所谓比特币交易市场,2021年也出现了大起大落,国际原油市场,大宗交易市场,黄金市场,大家只要打开这些市场,你就会发现资金进出频率非常快。

主要原因是世界正在发生质变,全球资金在这场百年不遇变化中,将会逐步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向东半球转移。为什么?第一,我觉得社会制度在这场变革中,发挥着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巨大搅动力。东西方两种意识形态对峙。人们说资本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所以最近好多国内网站都在讨论,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一代新中国创始人,他们就用鲜血和无数先烈的牺牲给国家的未来定下发展的主基调,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又出现了股市,我们所说的资本化产物?那是因为中国从封建社会推翻殖民主义,推翻封建主义,推翻外族入侵这三座大山,我们实际上是直接从封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性质突然间到了社会主义,中途少了一种社会形态,就是资本主义形态,这个社会形态对于我们有什么必要性吗?

每个社会形态都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资本主义发展周期,也就是说还缺少社会生产力,包括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物质繁荣。所以中国社会从1949年进入到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改革开放这些年,我们和西方合作,这好像在回补制度缺口,这种说法也对,但是这种缺口回补后,不能改变国家性质。这就是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复杂性,也就是说国家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A股由原来的所谓股票经济自由交易,到目前提出以国家资本为主导,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大家不要忘记是国家资本为主导,也就是说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现状。正因如此,目前政策似乎有些偏向国有,好多民营企业会感到不理解,因为从原来创业板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讲,他们活跃了资本市场。但是在2021年后,中小板创业板市值不断缩水,大股东开始抵押套现退市,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生态发生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国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民营企业具有科技含量,具有价值属性的,现在也在逐步被国资并购和混改,未来A股生态不改变它的价值生态,但却改变了所属生态。

所以国家首先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先是对央国企进行深度的资本化改造,重建价值体系。从2023年到现在,你会发现市场最不受重视的从来都是坐冷板凳的银行股,却跑赢了大盘和所有行业板块。

我们说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还有低空经济这些热点,从去年到今年都没有跑过银行股,银行板块从去年到现在涨幅接近50%。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资本市场进入到2020年以后,也就新冠疫情后,正在发生的重要生态改变。我们如果不能发现生态变化,你还像过去那样追逐所谓的中小市值个股,搞短平快,基本没有出路。第一是国家队资金不往这里走,第二你被游资耍戏的步步后退,直至没有退路。我觉得现在要与时俱进。

我们既然意识到了制度在发生改变,现在对于全球市场来讲,各国各地区的特点,为我们市场建立制度经济学,中国股市就按照中国制度特点,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的规范和法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入乡随俗,把中国的东西拿到美国不一定认可,把美国的东西照搬到中国也不会认同。所以你不用担心时代内卷。只要你能认识清楚,分而治之,做全球资产配置,因地制宜,在美国可以用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必须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济学来面对股市发展和变化。

【银行股创新高背后的信号】

我要告诉大家,最近几年中国股市在一个新的周期,新的秩序变化中,所释放的改革红利,政策红利恐怕比美西方大得多。尤其是2025年,中国股市有可能会成为经济向上突破的主战场。这种制度红利的释放可能是我们前几十年都没有看得到的,我有这种直觉,而且我认为A股一旦在这个位置上突破,是历史性的,也是战略性突破。

不管市场生态发生怎样的改变,中国政府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稳。所以最近几次国常会,还有高层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一个目标,就是要稳。稳楼市,稳股市,所以稳住市场,不能让股指出现太大波动,必须要拿一些对于股指有重要影响力的蓝筹股,央国企大盘股来。

所以9.24行情,股指突然间从2600多点上涨到3600多点。接近1000点的上涨完成周期是多长时间呢?不到10个交易日。也就是一周之内完成了1000点上涨,都把大家看蒙了,什么在发挥作用?是谁在涨?我们兜里揣的都是中小市值的创新科技股,怎么突然A股市场涨了1000点,我的股票根本就没涨,因为这就是生态变化时,你没有感觉,如果有感觉,你会把投资比重向国资靠拢。

你现在你手上有银行股吗?有地产股吗?有券商股吗?有中字头股票吗?有央国企并购重组股吗?所以我告诉大家市场逻辑其实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不要考虑其他国家市场过去未来怎么走,你现在就要因地制宜考虑中国政策对资本的态度,我觉得这是你发现的最大的政策红利。你要远离又烂又差的公司,我刚才已经把高大上做了明确定义,做这些高大上的公司。

而且一个关键问题是你不要跟机构对抗,就是你总觉得自己聪明,等这些股票涨的时候再进来,那就为时已晚了。

我记得9.24开始上涨时,好多客户就已经坐不住了,平常不联系抱怨的客户突然间都返回来了,问是不是牛市来了?当时我们告诉大家,不要追涨,千万不要追涨。

很多低估值蓝筹股形成集体上涨时,斜率基本上呈直角,这个时候你去追风险非常大,说明主力资金正在集中井喷,这种井喷行情你去追,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高位被套。我记得从10月8号往后,我告诉大家,一旦你被套上了怎么办?有可能会被主力套两三个月,直到你调仓换股,然后下一波井喷行情才会出现。

所以有的时候不是说你对市场生态没有察觉,没有认知,而是你虽然察觉了变化,也买过这些股票,但买入的时间点跟主力正好相反,主力买的时候你卖了,主力卖的时候你正在买,主力拉高时你在追涨,主力放货时你在站岗,这就是大家为什么在年度市场机会面前经常黯然下场、跌落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你即便看懂生态,但节奏踏错了。

我们上周就告诉大家,A股又一个冲击波,可能会在年终岁尾,随着美国降息而到来,希望大家做好准备。

事实上从上周三到这周三,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跨年行情已在悄然进行,只是你没有意识到,昨天你刚刚有感觉,今天又被一盆凉水把信心浇灭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牛市行情缺席,而是把你甩出前进的队伍。

你看银行指数会大吃一惊,你说没有行情,但最近银行股都已创了新高。咱们看建设银行,本周从8.5元最高涨到9.02元,你看从9.24行情以后,平台整理了很长时间,真正启动时间在12月,到现在这一周出现加速上涨。我就不多给大家打了,大家自己去看,银行股已经在市场中率先突破。

【2025新机遇】

所以大家今天问,房地产能不能在银行后也形成上涨。去年国家对房地产政策还没有这么大调节力度,随着恒大暴雷,万达也将资产迅速变卖,最后房地产风声鹤唳的这个时间点,应该说伴随着恒大和万达退出市场,房地产至暗时刻基本上已经过去。

高层会议今年四季度提出“稳楼市、稳房市”,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信号。我在前两次瑞财经中说了,这个政策信号不是忽悠老百姓的,而是中国经济到了必须反转的时候。过去10年不是为了搞垮中国房地产,而是为了扭转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未雨绸缪,为未来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和创新,科技发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而被迫进行转身和压缩,这个转身和压缩确实使中国经济出现较大紧缩风险。

但到今年底紧缩状态应该说已经结束了。随着紧缩结束,未来 A股会迎来较大货币政策调整。这是从2014年到2024年10年不遇的一次货币政策调整。

所以有人说,市场10万亿去化债了,还有10万亿准备来救市。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10万亿化债可能会化解一部分,但是10万亿救股市,对市场影响力,比2008年4万亿要强很多,甚至我们认为不止10万亿,这些钱进到市场中来,大家想想,过去因为中国政府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没有像现在这样,把它作为中国经济的主战场,从来没有。

所以那个时候国家钱放出来后,允许它在资本市场上从一级到二级,可以自由生长,自由循环。但这次国家放出来的钱明显的是有针对性的,有指向性的、有目的性的,而不是随便在资本市场上循环。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几大主力,有险资、券商集合理财,还有银行集合理财,有公募、私募,还有散户,至少在主流机构也就是国家主力资金序列中,基本上把各大银行高管,各大保险公司高管换了一遍,还有各大券商高管,大家说为什么频繁更换金融市场的高层管理,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国家对于金融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资金和政策要形成连续性,对接资本市场要有明确通道,而不是上传下不达,政策指挥不了,资金作用不了。

市场如果乱象横生,也就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近5年的制度性变革没有成果,所以现在市场看着好像乱。

实际上从2025年后,从上至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将进入一个有指挥的交响乐队演奏中,我这个话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懂,原来中国资本市场你听的好像是交响乐,但没有指挥,你方唱罢我登场,感觉特别热闹,但里边暗藏一些玄机只有市场知道,国家不知道,散户更不知道。

但从2025年开始,我们要告诉大家中国资本市场,你会看到有指挥的交响乐团演奏正在上演,一切行动听指挥,这对市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想说的是对于企业和国家来讲,只要加强治理,加强管理,有制度、有约束,就会有快速成长期。所以我们笃定2025年是一个新周期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秩序的重建。在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生态发生重大改变时,我们需要更多把握国资重器带来的机会,央国企也好,低估值金融地产也好,这些权重股对未来股指向上拉动会起到重要作用。

有些经济学者说中国股市到4000-5000点没可能,因为中国经济在下行,GDP不支持股指上行,我觉得这个话不应该在当下环境下说,因为当下的市场,它不是简单的自由化市场,是外面有危机,甚至这种危机可以有深化成博弈或厮杀的可能性,所以GDP对市场影响非常微弱。

既然如此,中国股市在低估值蓝筹推动下,大家想想超越4000-5000点,甚至创新高是很难的事情吗?要看国家是不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动市场,是不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让投资人享受政策红利,是不是在特殊历史时期,通过A股来凝聚投资信心,我认为信心大于一切,中国老百姓够有耐心的了。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投资人是全世界最具有耐心的投资人,但我们需要政策给中国投资人一点信心。

只要中国资本市场这个凝聚几亿投资人的重要市场,能催生出信心来,我觉得中国现行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真正拉动消费,可以从A股做起,真正稳住股市,让股民赚钱,真正促进科技发展,让投资人敢在市场中投钱,把他赚来的钱再投回去,因为他热爱这个市场,他相信这个市场,所以我说信心大于一切,我想这一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无论从中国经济战略定位,还是说从中国投资人的信心的凝聚,我们都认为2025年是关键期。

我上次讲座说20年未遇的农历和阴历是一天的这样的日子,居然在2024年10月到12月30号这段时间出现,这段时间是非常难得的布局,阴阳平衡转换的时间点。过了12月30号市场将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今年和明年的变化,是重要历史阶段拐点来临。我们最后的收尾是什么?我们想告诉大家,政策信号非常明朗,资金进场正在缓步进行,等跑步进行时,大家恐怕就跟不上了。

所以在政策的脚步先行时,散户投资人必须要搭上政策这辆快车和主力同步进场,等待市场一次跨年度突破上涨。

好,今天瑞财经就介绍上述内容。

非常感谢大家在2024年对中方信富的大力支持,元旦正好是星期三,瑞财经就不再与投资者进一步沟通了,但2025年1月8号中方信富策略年会,那一天正好也是星期三,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瑞财经公开课是2024年最后一期,我们再见面是2025年1月8号,希望大家1月8号能和我们一起共度中方信富策略年会。

我们策略年会的主题是“新纪开源,万物阳生”。2024年 A股起起伏伏,但我们蓄势待发,政策组合拳连续出现。

2025年我们认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然开始,资本市场将会乘势而上,大盘能否站在4000点,中方信富10位优秀投顾,将和投资人一起剖析2025年的宏观策略以及市场投资机会。希望这场“新纪开源,万物阳生”的资本盛会,在座各位能一同参加,今天天瑞在这里与您有约,我们2025年再见!

(本文根据《一年一度瑞财经》演讲整理,作者张松(天瑞)系中方信富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


中方信富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
中方信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