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斗牛号 > 内容
卫星互联网建设显著提速,产业链龙头加速布局(附名单)
2025-10-20 15:15:29来源:中方信富
分享到:

随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显著提速,与此同时,卫星互联网产业的支持政策与牌照发放也在加速推进。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4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447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

想要投资卫星互联网概念股,首先就要弄懂其中的投资逻辑,不然就是盲目跟风炒作。

卫星互联网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地球站间通信连接的服务系统,工作范围覆盖距地面300-2000千米的近地轨道。作为继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该技术利用卫星星座组网构建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电力巡检及应急通信保障服务,被列为中国"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国内相关产业政策频频出台,为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2023年工信部推进电信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实现进网许可标志电子化,将会加速全球卫星通信发展;2024年国务院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应急减灾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航空遥感等对地监测系统。允许在特殊紧急情况下,使用卫星电话进行灾情报告。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基础设施等环节,构建了卫星通信的基础设施,达到卫星通信的基本条件;中游是卫星通信运营商,提出卫星方案服务、资源服务、产品服务等,旨在实现客户卫星通信需求;下游为卫星互联网的终端用户。

如今我国的卫星互联网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运营层呈现出"国家队主导、多方协同"的格局。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增长迅猛,2024年我国卫星互联网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3.04万家,2025年上半年卫星互联网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达到2.06万家。

目前国内上市多家公司已深度参与产业链,涵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及运营服务等环节,未来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爆发。我们梳理了部分产业链主要企业及分工,供大家参考。

具体来看,中国星网负责顶层架构和国家星座建设,上海垣信卫星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以"千帆星座"计划成为有力的参与者。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则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服务体系,是推动卫星通信服务,特别是"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走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关键力量。

此外,银河航天、长光卫星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在低成本制造、快速迭代和特定应用场景(如遥感、物联网)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等商业公司则通过技术创新,在降低成本、提升发射灵活性方面成为重要补充。

中长期看,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快车道,多地出台支持卫星产业政策,卫星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甬兴证券、国信证券、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方信富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
中方信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