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第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召开养老金主题论坛,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承载着社会保障的城镇化功能、劳动力市场的替代功能、养老保险体系的储备功能。
具体来说,从社会保障的二元性看个人养老金的城镇化功能,郑秉文表示,2022年我国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月均养老金规模相差18倍;全国有2.9亿农民工,其中,只有大约0.6亿参加的是城镇职保,2.3亿参加的是城乡居保。到2050,正是目前的青壮年开始领取退休金,但太低的退休金有可能成为导致“逆城镇化”的潜在因素,甚至成为阻碍因素,“新市民”难以在城市“扎根”。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因此,普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有利于城镇化,有利于共同富裕。
从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看个人养老金的替代功能,郑秉文认为,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体系的目的,是增加退休收入来源的多样性,稳定和增加退休收入水平,提高退休收入的替代率水平。但是,绝大多数城镇劳动者没有资格参加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平台经济就业形态是大趋势,中国零工经济从业人数预计到2036年增加到4亿人。此外,第一支柱替代率面临长期的趋势性下降压力,第三支柱可起到一定的对冲功能。
从养老保险体系的二元性看个人养老金的储备功能,郑秉文表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金总和占GDP比重较低,各类养老金结构失衡。截至2021年末,我国主权财富养老金(储备+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总计约9万亿元,家庭财富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约2.8万亿元,两大部分总计11.8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十余年,目前发展遇到瓶颈,第三支柱承载着养老财富储备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