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024年数据截至3月底
私募行业正在良性“换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数据显示,一季度超500家私募管理人注销登记,中基协对违规私募开出了30余张纪律处分决定书。在劣币被出清的同时,私募业活力并未降低,信托机构纷纷入场。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信托设立私募基金的出资额接近5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在“扶优限劣”的监管政策导向下,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良性生态逐步形成,新鲜血液持续涌入,管理人只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合规水平,才能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多家信托公司出资设立私募基金
天眼查显示,近日,深圳市星燧创信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为150.01亿元,出资人为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华润信托”)以及深圳市深星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华润信托出资150亿元。
2月23日,云南融聚绿能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信息显示,该企业由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重点项目投资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其中建信信托出资额为14亿元。
事实上,早在去年,信托公司对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便开始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近40家信托公司出资成立超80只私募基金,其中上海信托、云南信托、财信信托等频频出手,公开披露的出资金额合计超300亿元。
“近年来,信托行业转型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将符合监管导向的私募股权业务作为发力的重点。与此同时,‘扶优限劣’监管政策不断升级,私募股权基金成了投资新兴产业的优质工具。”某资深信托研究员表示。
行业劣币被加速出清
在新鲜血液涌入的同时,“伪私募”“乱私募”被持续出清。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559家私募管理人注销登记,其中主动注销的私募管理人为111家,协会注销的私募管理人高达442家。拉长时间来看,近5年来,私募行业劣币出清节奏明显加快,2018年至2023年被中基协注销登记的私募机构数量分别为90家、516家、608家、593家、843家和1905家。
另外,监管方对于私募违规行为也是保持零容忍。
截至3月29日,3月以来中基协共发布21张纪律处分决定书,剑指6家违规私募机构和15名相关责任人,这些机构主要涉及向投资者违规承诺收益、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等违规行为。
今年以来,安徽证监局、浙江证监局、广东证监局等加大了对私募的监管力度,对未对私募基金产品进行风险评级、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职责、未谨慎勤勉履行适当性管理义务的问题私募出具警示函。
扶优限劣下私募机构亟须“补课”
在行业优胜劣汰持续加速的背景下,许多私募管理人正抓紧“补课”。
“以往公司没有正规的合规负责人和运营人士,也不太注重细节,但现在就算公司经营效益不好,也不敢节省这方面的成本。因为从被处罚的情况来看,私募各个业务环节的操作都容不得马虎。今年公司新招募了一位合规人士,积极学习监管的最新要求,确保合规层面不出风险。”某小型私募创始人坦言。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年来行业出清节奏远超市场预期,大量管理人还不具备成为“正规军”的实力,因此后续私募机构要么自愿离场,要么在专业能力、合规建设、公司管理等方面抓紧“补课”,否则很难实现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