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舒尔德·利纳特近日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大到不能被忽视,投资者“必须在那里做生意”。在美国频频动用加征关税、出口管制等手段升级遏制打压中国的当下,全球工商界越来越多地发出了合作呼声,这充分表明,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仍在中国,忽视中国只会错失机遇。
当前,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尽管西方一些媒体有关“中国经济见顶论”“外资撤离中国”等唱衰论调不绝于耳,但中国自身发展成绩和海外投资者的实际行动足以表明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魅力。
这份潜力和魅力,缘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世界繁荣的重要贡献——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3月同比下降3.5%转为增长4%,增速回升7.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纵然面对诸多挑战,消费、外贸等多个中国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向好。近期,跨国公司高管再掀“访华热”也显示投资者信心增强。
放在全球坐标上观察,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超过30%;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中国出口全球占比保持约14%的较高水平,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数据有力印证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
这份潜力和魅力,缘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的广阔机遇——
苹果在亚洲规模最大的零售店上海静安店开业,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动工,英国阿斯利康正加大投资在中国打造单独供应链……全球贸易投资疲弱背景下,中国仍是外商投资的热土。今年前4个月,中国新设外资企业16805家,同比增长19.2%。
吸引众多外资企业的,既有中国市场创造的海量需求,也有中国制造、中国创新等带来的巨大商机。德国安联贸易公司最新发布报告称,欧洲企业仍看好中国的前景。
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中国崩溃论”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中国见顶论”见顶。如果继续抱着“中国时代已过去”的偏见,失去的只会是与中国携手共赴未来的新机遇。今天的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期盼经济复苏。中国始终以诚意和行动深化改革开放,欢迎各国企业继续投资中国。正如国际上许多有识人士评价的那样,我们坚信,“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新闻深一度
“中国正在取胜,西方日益绝望”
俄新社网站5月22日发表题为《西方正在输掉技术竞争》的文章,作者是俄罗斯政治观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全文摘编如下:
“我们早已造出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试验样车,它不需要人类操作。”中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的一位工程师说。这是一个复杂且十分中国化的现象。
这涉及一场全球技术革命,而中国正在其中取得胜利。它也因此受到各种制裁和禁运,包括在电动汽车领域。就在我们参观这家实验室的当天,有消息称美国已在国内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事实上的禁售(并强迫盟友也这样做)。顺便提一句,当时正在哈尔滨访问的俄总统普京也对此发表了看法:“最近,美国人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实施了制裁。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的汽车越来越好,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原因。这是不正当竞争的实例。”
如今,中国正在告别一个时代。中国人已开始感受到国家的快速增长,并意识到他们已摆脱贫困,而且某些地区的生活水平甚至已明显高于欧洲。问题在于,这种发展方式能否被全世界或世界部分地区所接受,能否像20世纪20至30年代的西方技术革命(洗衣机、冰箱、民航的诞生)那样改变世界。
▲5月14日,首趟热滑试验列车从杭温高铁横店站驶出。(新华社)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偶然过程。例如,中国先是在高铁方面领先全世界(尽管是日本人开创了这个领域)。然后,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手机、5G和其他通信领域。如今,信息革命仍在继续:在中国,人们认为银行卡已经是上世纪的东西,现在他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付款码、掌纹扫描或人脸识别进行支付。也就是说,钱已变成其他形态。
至于电动汽车,可以说它们本来可能不会存在。西方气候问题游说集团至今仍在用对抗气候变化和摆脱汽油的必要性恐吓世界,也正是它们开启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但电动汽车的概念刚开始在西方流行时,中国就开始依靠它获得收益了。
人类生活变化太快是利是弊?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喜欢新世纪的生活方式吗?会不会有人对源自中国的各种理念作出重大调整?这些问题涉及人类未来的状况。但现在可以明确看到的是,未来不会由西方来定义。因此,西方日益绝望,并试图通过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来遏制和破坏中国及其盟友,因为这些国家选择站在向未来世界过渡的正确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