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操子怡 记者 宋薇萍)10月16日,以“共济未来,生机盎然”为主题的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正式开幕。开幕式上,针对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和医疗机器人三大前沿赛道,上海发布了三大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打出“先手牌”。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致辞时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新技术合成生物等新兴生物技术蓬勃兴起,也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拓展了新的空间。上海要把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高地。
加强顶层设计 多项沿赛道行动方案发布
《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进合成生物高端生物制造”,旨在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变革新浪潮,把合成生物技术作为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发展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产业”,旨在突破基因治疗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推动生产工艺进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上海基因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
《上海市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旨在形成产医融合、数智驱动和开放领先的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的创新医疗机器人产品。
为了展示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情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单位共同研制了《2023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图谱》。图谱秉承着“一张图读懂企业”的原则,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以及各个细分环节的相关信息,力求帮助从业者梳理市场竞争格局,为相关机构与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推动生物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称,希望通过本次图谱的发布能为产业界提供借鉴和参考,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和路径,推动产业拥抱数字新时代,共创美好新未来。
力推“国际化” 全球合作蹄疾步稳
三十年前,生物医药“上海号国际快线”率先接轨世界,快速链接内外。现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正越来越成为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大格局中的重要节点。
开幕活动上举行了上海市创新药械出海国际合作伙伴启航仪式。阿斯利康、罗氏、礼来、拜耳、勃林格殷格翰、赛诺菲、强生、美敦力、波士顿科学、泰格医药、艾昆纬等,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品出海合作伙伴网络的代表共同发布启航。
据悉,此举是上海为本土创新类企业精心打造的一揽子出海助力方案中的一环,在研发端引导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在市场端打造服务出海创新格局,助力上海智慧,尽早惠及全球。
围绕如何利用全球化资源,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建议,用好上海的开放创新、人才集聚、临床研究等综合优势,在培育初创企业、推进医疗研发等方面,继续与在沪的Big Pharma(大型制药公司)持续深化合作,借助成熟的全球化资源,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张江研发+上海制造” 壮大生态群
独木不成林,经过三十年的大力发展,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逐步从平面化的“生态圈”,升级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空间链”五链融合的热带雨林般的“生态群”。
在空间链的部分,上海始终承诺,要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张江研发+上海制造”一体化布局,蔚然成风。
在此次开幕活动上,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将进一步强化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空间保障,助力企业抢抓产业发展机遇。
根据该计划,今后两年上海全市将开工建设生物医药标准厂房总规模近500万平方米,形成生物医药“孵化-研发-中试-产业化”梯级产业载体新体系,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新高地。该计划还将支持临港、张江、外高桥等开发主体开展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找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制造的“智高点”,为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夯实基础。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将显著提升,初步建设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上海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10000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